GDP

城市的意义是什么?我认为是交换,大量的交换。尽管现在的物流快递外卖相当发达,但城市作为交换主体的地位是不会动摇的。在大多数县城,你是看不到摩拜和ofo的,送外卖的小哥估计也是看不到的。只有规模足够大的城市里,你才能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一些交换红利。 可交换的东西很多,基本就两类:商品、服务。除此之外,还有作为交换媒介的钱。如果没有商品和服务,那么钱就是一堆纸。 得益于互联网,很多以前只有在大城市才能享受到的东西现在小城市和农村都可以享受。同样的,一些以前只在特定区域享受到的东西现在也可以在城市里享受。虽然还是有一些东西,只在特定地区才有,比如旅游景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城市里能交换到更多的东西,更多的商品、更多的服务。而这意味着人们有更多的选择。 GDP是衡量商品和服务提供量的一个指标,虽然有着统计上的问题,但当我们用来进行城市间的横向比较时还是能说明很多问题的。 至于能说什么问题,我就不说了。打开去年的各城市的GDP统计结果,算一算人均GDP。聪明的你会有自己的结论的。

March 7, 2018 · 1 min

吓跑那只猴子

最近看了Tim Urban讲拖延症的TED演讲——Inside the mind of a master procrastinator,很是喜欢。这是一个轻松愉快的演讲,并没有很多高深的科学理论与调查,是作者的个人体验与总结。但这又不局限在他一人身上,作为一个博客作者,他的这个观点早已得到了不少读者的验证,也包括我。 这个TED主要说的是我们的大脑系统是如何在拖延下运作的,包括我们期望的行为、为什么会拖延以及何时停止拖延。Tim将我们的大脑系统抽象成了三个个体:理性者、开心猴子、焦虑怪兽。 理性者是我们的理性能力,它进行逻辑分析、做出宏观判断、并能制定出那些能实现长期有利目标的重要任务。而开心猴子则不管这些,它只要当下开心,它倾向于做愉快和简单的事情。有时理性者和开心猴子能达成共识,做一些轻松愉快并重要的事,比如吃饭、比如睡觉。 然而大部分时间它们是无法达成一致的,因为很多重要的事情并不轻松愉快,而很多轻松愉快的事情也不重要。每当碰到这种情况,往往是开心猴子占据主导权。这只开心猴子,就是一切拖延症的根源,理性者拿它完全没有办法,任由时间流逝、事态恶化,直到我们的第三位主人公登场。 焦虑怪兽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沉睡状态,只有我们出现危及时刻它才会出现,比如寒假要结束了寒假作业还没开始写这类。在重大事项上我们之所以不会拖延到尽头全靠焦虑怪兽的苏醒,虽然它的苏醒意味着我们彻底陷入了崩溃的边缘,但有意思的一点是,开心猴子比我们还害怕焦虑怪兽。所以当它苏醒的时候,就是开心猴子溜之大吉的时候,而一旦开心猴子给吓跑了,我们的理性者就可以临危受命专注的解决我们的问题了。 梳理下它们三者的关系,理性者受制于开心猴子,开心猴子受制于焦虑怪兽,而焦虑怪兽对理性者则基本没有影响。由于理性者才是我们做重要事情的主体,因此Tim给出了克服拖延症的对策——唤醒你的怪兽,吓跑 那只猴子。具体方法就是通过主动给自己多设置deadline(可以叫死线、也可以叫任务节点),并时刻紧盯着它。 Tim的这个方法我试了一周,奇效。它不单解释了我过往的一些经历,而且为自我管理时理性脑对感性脑的无助提供了强大的后援。

February 28, 2018 · 1 min

健康管理

健康的身体是生活的基石,也只有在健康状况下人们才能更专注更高效的做事。 健康很可能是一个被大多数人选择性无视的话题,虽然仔细考量会发现我们的周遭还是有许多关于健康的宣传,遗憾的是更在意这个问题的往往是中老年人,而且大部分还是中医养生。大部分年轻人反而不太在意这个事情,当然也包括我自己。 我自己是一个典型的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人,长年在不锻炼-感冒-锻炼-不锻炼这个循环里。每一次感冒过后就跑一阵步,然后渐渐的又不锻炼了。如果不是我免疫力低下感冒的话,我想十有八九是不会运动的。 因为感冒而跑步的另一个好处是,每次跑几天后感觉个人的状态就特别的好,从睡眠质量到精神状态再到记忆力,方方面面。就我个人来说,健康的身体确实能带来诸多的好处。只是每次习惯这些好处以后,不知不觉的又忘记了这些好的状态是怎么来的。 在这种循环里往复了很多次以后,最近我终于意识到了维持健康的重要性。健康这种东西如果不管确实是会自发的走向劣化的,要维持它需要主动地消耗能量,而要维持这个主动就需要持续的主动意识。 就像规划金钱、时间、注意力一样,健康也是一个需要规划、需要管理的东西。健康管理需要关注三个方面:营养、运动、休息。这三个方面应该算是常识吧,就我个人经历来看,只要有一小段时间没有好好处理这三条中的一条的话,身体就会提意见了。 在这三个方面如何注意网上就有很多资料了,真有心去做的话还是不难的。关键在于自律,在于把它纳入自我管理的内容当中。 仔细想想,身体作为内心的居所、作为与世界互动的桥梁,对它放任自流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啊?

February 21, 2018 · 1 min

对我影响最大的三位老师(三)

你要如何认识与改变这个世界? 当你想明白了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明确了在于他人相处时要奉行什么样的原则。你自然而然会碰到很多现实的问题,虽然现实问题总是存在的,但由于预设了原则,你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会少了很多选项。这是由于主观选择造成的,而并非是客观上的不可能。从这个角度来讲,做一个有诸多原则的人确实会比没有原则的人来的辛苦很多。好在尽管现实充满了诸多的限制,但潜在的可能性还是很多的。当我们主观排除掉一些选项的时候,并不表示我们就无好路可走。也许我们只是没有发现它而已,或者发现它了但是没能掌握走好它的方法。这几年常常听到一个叫认知升级的词汇,认知升级说得简单点就是能认知到一些原来没能看明白的东西,包括看到一些原来没有看到的好路。而认知升级我更喜欢另一个词——心智解放。这个词是《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的副标题,作者是笑来老师。后来他又写了很多书,除了《人人都能用英语》我都看完了。从笑来老师这里学到了不少做事的具体方法,也有一些理念。这些理念对人的帮助还是挺大的,尤其是你有了明确的目的与方向时。它们即是学习与成长的方法,也是把事做成的方法,更是做自己以及与别人划清界限的方法。不管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笑来老师的东西都能对你有所帮助,哪怕你是要当希特勒。但我深深的相信这一点,当你成长到一定的程度时,你是不屑于当希特勒的。因为成长的下一层级是共同成长,这天然的就需要共赢意识,而这恰恰是大多数笨蛋一辈子也想不明白的道理。从这个角度说,笑来老师也有在认真的改变着这个世界、让它变好。不同于老罗与连叔的是,他是从能力这个不确定性更大的更现实的角度入手。

February 14, 2018 · 1 min

对我影响最大的三位老师(二)

你要如何与他人打交道? 做一个有个性的人,势必会引起那些“没个性”的人的议论,这是不可避免的,谁让个性就是共性的对立面呢。有时它甚至会引起与他人的冲突。可能在观念上、言论上、甚至实际的利益上。在一个鼓吹集体主义的土地上,个性常常是大多数人眼中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如果大多数人眼里的观念就是正确的观念,那么这世界上怕是早就没有多少有个性的人了,可能也不会有首富。因为集体可以投票分了诸如马云、李嘉诚等的财富。可事实并不如此,大多数人还是知道有的事情是错误的,有的事情是正确的。那么,在与人相处时具体的边界在哪里?哪些冲突是合理的?哪些冲突是不合理的?冲突发生时我们究竟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应对才合适?这属于哲学中的道德问题。一切哲学问题本质上都是一种选择后的理论,所以在碰到这个问题时我们自然而然也并没有所谓的“真理”。这样看来这个问题是否就是无解了?答案当然不是。若你是个“坏人”的话,这自然不是问题,一切以你的利益最大化为考量。杀人放火会坐牢不能做,沾点便宜推卸责任有甜头那得做。你要是个“好人”的话,这就有点麻烦了。朋友借钱不还怎么办?上司要求欺骗客户怎么办?在一些本该捍卫自己底线与边界的问题上,大多数好人经常会犹豫,甚至会理亏,坏人最喜欢利用这点。得益于连叔,我才可以清晰的认知到个人的边界在哪里,才可以识别出那些“坏人”。无论他们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总之捍卫好个人的边界就是了。当然,连叔教我的可不止这些。在和他学习人际伦理的几年里,还从他那学到了自由、投资、择业、市场、婚恋等等知识。对他,我只能说相见恨晚。

February 7, 2018 · 1 min

对我影响最大的三位老师(一)

身处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向他人学习的方式有很多很多。大到平台大V,小到寻常朋友,我们都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很多。在这里要感谢,那些不吝给我分享各种知识与经验的各位朋友,谢谢。 在众多我学习的对象中,有三位对我的帮助是最大的,在他们的为人处世中我完善了自己应对世界的体系。因而,把他们三位当作我的人生导师一点也不为过。我在平日的生活以及文章中经常会直白的表示自己受到他们的影响,这回就系统的把他们对我的影响说一说。 每个人最初都会受到父母的庇佑,所以我们最根本的观念是来自于父母。然而,当我们逐渐走出父母的保护,面对着这个外在的世界的时候,自然而然我们要面对这么几个问题,无论你有没有具体的想过,它们就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于你的行为模式中的。它们分别是: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要如何与他人打交道?你要如何认识与改变这个世界?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自己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自己与其他独立个体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是如何提高自己解决前两个问题的能力的问题。这三个问题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它们虽然立足点不同,但本质上是相辅相成的。而对我影响最大的三位老师分别帮我找到了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他们是罗永浩(老罗、罗哥)、连岳(连叔)、李笑来(笑来老师)。括号里的是我平时对他们的称谓。根据他们分别在这三个问题上,对我的实际帮助来排个序的话是这样的。 第一个问题:老罗、连叔、笑来老师。第二个问题:连叔、笑来老师、老罗。第三个问题:笑来老师、连叔、老罗。为了不太啰嗦,每个人就只说影响最大的问题了。 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每个人都是有个性的,个性就表示了你在为人处世的时候会有所偏好。在我们这个土地上,在我们心智未开的年纪,总有一帮人会想要告诉你,你要如何如何。他们未必有恶意,很多时候可能还是好心。“你得怎么样怎么样,不然的话会怎么样怎么样。”还在爸妈身边的时候,这种言论对我倒是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当我踏入大学开始,这种言论就多了起来。本来这些建议如果只是一种选择标准那也还好,但总有人喜欢把话说的很绝对,貌似你不按他们说的做就吃亏倒霉。可事实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在大学第一次知道了老罗,也是第一次知道在这个土地上的各种乱象。更是看到了老罗在选择面对各种“歪风邪气”的时候,依然坚持内心中的那个自我。那会他常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这里的勇是坚持内心的自我,这里的惨淡是那些社会上鼓吹的你不怎么样就会怎么怎么样。后来,我才明白这叫价值观。对于一类的人来说,内心的自我大于外在的如何如何。这些年,要感谢老罗。他让我看到了做一个有个性的异端并不会必然导致如何如何。这一点在后来的经历中尤其重要。如果你也是一个有个性的人,并且也困惑于自己与周围人的不同,不妨看看老罗。 你要如何与他人打交道?

January 28, 2018 · 1 min

Javascript连学一月活动总结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啦。一个月来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和复习了很多的知识点。关于知识点的总结在问题里还有老师的总结里已经写得很详细,我就分享一下心得体会吧。 首先要检讨下自己,由于中间好友结婚去帮忙所以有几天的学习是后补的。好在学习这个事情永远都躺开大门,只要你想学,知识永远在等着你。 在上老师的JavaScript入门课之前,我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接触过JS。虽然有着大学C的基础,以及先前学习过Ruby on Rails框架的基本套路,但我始终没有搞明白在底层的数据结构和上层的功能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也就是他们是如何打通的。 这个疑问我最终在老师的JS入门课上找到了答案。然而这个答案只是思想上的答案,它并不能使我立即懂得Ruby的基础,也不能使我立即拿起C的基础去实现高级的功能。它只给了我一个方向,至少要先把一门语言的知识从下到上真正打通。 这时我就面临了是往上学JS还是往下学Ruby的问题(直接抛弃C)。由于JS和HTML及CSS一起构成了前端三大件,在深入学习ROR过程中也早晚需要学习,加上在JS入门课时已经在看了部分犀牛书,因而选择优先深入学习JavaScript。 就在我慢慢啃犀牛书的时候,老师发起了这个一连三十天的活动。到今天为止,我也就啃到了7.6,更不用说一个月前。然而,这并不影响我参加老师的活动。闭包、索引、Promise、constructor、docker……这一票的概念我也是看到问题后才去翻书、去google的学习的。 这是看书学习的两种模式,在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第二种模式更有效率。第一种模式,类似于我们的对象遍历方法,它是在遍历书上的知识,并为他们在你的大脑里建立索引。而这么做的一个目的无非是为你将来在使用第二种模式解决问题的时候更有效率,能更快的找到你要的东西。 个人认为老师这一个月不单为了教给我们一些知识和工具,更重要的是尝试着带我们熟悉这种解决问题的模式。给你一个问题,去找一个知识点;给你一个库,去找它的用法;给你一个需求,去找它的实现。写到这里,不由得想起老师在js入门课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上说过的话,大意是:我们不希望这门课只是教你们一些套路,我们更希望能教你们一些东西,能让你们去解决问题,能去做出真正的东西来。 问题就是我在JS入门课上找到的把编程语言从下到上打通的关键,经过这一个月我更加坚信这一点。在编程的世界里没有多余的东西,因为那会消耗多余的资源。数据类型也好、方法函数也好,它们一定解决了什么问题才得以在编程世界存在,而它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又能组合起来解决更大更复杂的问题,以此类推直到我们能直观感受到的程序与应用,这就是这些基础知识存在的意义。 而打算迈入编程世界大门的我们需要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意义在于,当我们遇到一个未知的问题并试图分析解决的时候,你会发现在这棵发散的问题树的末端,等着你的始终是基本的数值、文本、布尔值、数组、对象、方法、函数、库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只有你懂得并正确运用它们,才能将这棵发散的问题树反向收敛,并最终解决你想要解决的问题。 诚然,有一些问题不需要太多的知识,可能掌握一两个库就能轻松解决,但另一些问题则不是。掌握越多的知识意味着能解决的问题也就越多。而要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也即意味着不断的学习。 老师带领我们的这一个月,充其量不过是常规热热身而已。

October 31, 2017 · 1 min

一叶

一叶可知秋, 一叶可障目。 是叶儿的问题? 是眼睛的问题? 错错错错错, 这是你脑袋的问题啊。

October 4, 2017 · 1 min

Refactor & 效能提升第五章作业

由于商店网站中有订单时间这一项,而且出现在了用户及管理员两个订单页面,而且时间格式可能会更改。所以,针对读取时间且装换类型的语句进行了,helper封装。 由于网站中并未出现HTML 与Ruby 高度混杂、该段程式码有很多 if / else、该段程式码衣服穿很多层,所以并未使用helper来输出ruby代码。 最后,由于商店是个精简的系统,所以代码并未出现重复,且相关的功能已经实现partial,所以也不需要进一步的partial优化。

September 29, 2017 · 1 min

Refactor & 效能提升第三章作业

为什么后端效能大部分是慢在资料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因为网页生成代码实际上近乎完成了,大体上只差相关数据而已,相对运行起来会比较快。而数据则需要去数据库里面去,这就涉及到读取和赋值,并最终生产网页。所以会慢一些。其次,是因为有时候数据库和后端代码并不在一个地方,所以本身传输又会占用一些时间。综上两点,读取的数据越多,这相应的时间则越多。而后端的code代码则是基本不变的。 解决这个问题本质上就是减少数据读取的时间,具体有4个方法: 1、减少数据请求次数 因为在读取数据前,还会进行数据请求,这个过程就会花时间,所以同样的数据量请求的次数越少则消耗的时间越少。 2、提高数据读取效率 在读取数据前需要找到数据,但数据量比较大时就会在搜寻数据上就会画更多的时间。所以,使用一些数据寻找技巧就非常重要,而最主要的就是建立索引index,它的本质就是对数据建立分类索引,因而能降低寻找范围进而提高效率。 3、使用更合理的数据结构来索引 由于不同的数据占用的存储资源不同,所以在使用索引的时候,如果使用占有存储资源小的数据结构来进行的话,也会减少一些时间。比如布尔值和数值就比时间值快很多。 4、减少数据运算时间 在请求数据是有时会对数据进行运算,比如counter运算。所以,相对的就可以事先进行相应的计算并把计算结果存入关联的counter_cache里,这样在请求数据的时候就不需要进行计算,而是直接读取。这样就把读取网页的时间减少了,而是把运行过程留给数据推送后的后端进行。

September 28, 2017 · 1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