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金莎这首歌,是在大学之初,一天军训的间隙,峰子的手机强力外放,将思绪带回秋前的季节。那个夏天,迈过了高考这道槛,一段煎熬的生活就那样静静的结束,假期里,陆陆续续和许多人说了再见,而后就暂别了故乡,来到这千里之外开始了四年的求识岁月。就在前几天,印象2007上再次听到这熟悉的音乐,不自觉的回想起四年来的点点滴滴。这几年,虽说没有大风大浪,却也是酸甜苦辣,个中的滋味,只有自己最清楚。难得今天没有饭局,往后的几天时间也会更加弥足珍贵,乘着今明的空闲,回忆回忆四年来我还有朋友们的那些故事。

07年的夏天,拿到了华电的录取通知书,怀着对这所大学满心的好奇,百度了一下,在华电的贴吧里,发现了07级的新生群,果断加之,开始了半个月的扯淡生涯。我的群名片有点响亮,叫海南天空。也正是这个群名片,为日后我的第一系列外号埋下了伏笔。带着海南的名号,吸引了众多的眼球,各种介绍美丽的故乡。没过几天,发现大家对于海南的了解和想象,远比我描述的要丰富多彩。正因为这样,再后来每每有人问起海南,问起三亚,我只说一句:很美,你去了就知道了。然后,一番想像过后,朋友总会说,下次去找你玩吧。四年来,总回答好啊。现在看来注定是要失信于人了。我并没有回到那个美丽的地方,如果有机会,朋友们广州见吧。对于广州还不太了解,或许这里没有美丽的风景,但作为一个老城相信还是有其独特的韵味,往后的日子在慢慢品味。说到海南,不得不提的东西是椰子。一次在群里长篇大论剖析了椰子的结构后,一个叫魔之泪的QQ请求好友,验证消息是椰子,一阵胡聊后开口问我要特产,而且别的不要就要椰子,始终记得当时看到这个哥们确确实实笑了许久。魔之泪的主人是尧子,很巧合的成了我的舍友,也是我大学期间好朋友,或许这就叫缘分吧。现在都叫他尧子,但在开始的时候都叫他尧姐,不是单单是因为闷骚,而是因为他对人有姐姐般的关心,对谁都很好,是那种老好人。在我大学最悲催的日子里,尧子替我拜了拜佛,兄弟这是,可我却一直欠他一个椰子。在群里还认识两个人,一个是大我三届的潘学长,读了研,两个月前走了,想去送他不让。其实不送也罢,潘哥签了深圳,两个地方的距离都懂的。还有一个就是电力系风云人物韩队长了我都叫他jay,呵呵,其实他要求的,两人亦是谈啥都行,只是有点遗憾没在一个宿舍,没在一个班级。犹记得高中语文的那篇《十八岁出门远行》,上大学那一刻我也有着这股冲动,父亲死活不同意,在父亲眼里永远是个孩子,四年前是,现在是,以后也一直都是。但,在我眼里,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不再是大人了,像是老小孩,每次看到母亲为找一个东西把家里翻个底朝天,老爸买菜又被人忽悠了,是真真切切的感觉父母老了啊。没有在高考信息平台留下联系方式是一个败笔,就这样错过了和老乡们一起北上的机会,每每听到他们说起此事就觉得有些遗憾,索性我最终还是找到了这个口号是椰风挡不住的集体。就这样第一次坐了飞机,第一次离开了海南岛。

出岛第一个到的地方是广州,第二个是北京。广州啊广州,出飞机的那一刻,空气质量确实令我不敢恭维。黑蒙蒙的天空,没有了蓝色,更看不见白云。逗趣的想,白云机场原来只是表达了一种愿景,亚运之后可能好多了吧。在机场附近的酒店呆了几个小时,踏上了第二航程的飞机。白云机场的天空和周遭的破旧是广州这个城市的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北京很快就到了,首都给我的第一印象,无非就一个字,堵。作为岛里出来的小土鳖,从岛南到岛北也就只要四个小时。一个堵车,小时四个半,直接就无语了。这次堵车至今影响深刻,再去北京的时候就只想坐地铁了。颠簸到保定的时候已经凌晨一点,在夜里找十七舍,四处黑漆漆的,还感觉学校挺大,当然,第二天就明白不过是错觉。敲开324的门,志俊已经先来了,认识这小伙快四年了,还是想说那句被人说烂了的话,他彻底颠覆了我心中东北大汉的形象。。。柜子里的被褥套件确实让我和老爹流了一把汗,分不清哪个是盖的,那个是垫的。好在有志俊,疲劳的我们终于可以睡了。第二天,志俊带着我们逛了逛华电的校园,熟悉熟悉环境,身着海南花衬衫的我还被后勤给偷拍了,一度占据后勤集团的主页,几天后一哥门和我说这样穿像流氓,在舍友的确认下入乡随俗了,海南花衬衫再也没在华电绽放。那时华电有很多现在没有的东西,四餐、老澡堂、六舍下的小超市、保卫处旁的超市、二餐前中行华丽的取款机。说起来更喜欢那时的华电,比起现在的饭堂,我还是喜欢老四餐的味道,那曾经还是老乡会订票的据点。比起新建的澡堂,我还是喜欢那个上午十点开到下午七点半的老澡堂,不用走那么远的路,周末吃完午饭洗个澡,一觉睡到三四点,全身的疲劳就此消散。比起操场旁的超市,我还是喜欢那两个去教室路上的超市,自习归来吃个夜宵可以少走几步的路。回到宿舍见到了峰子,这个热爱他的家乡不亚于我的义乌男,看到他和来推销的学长还有学姐要价时候的强硬气势,老爹用海南话偷偷和我说这孩子很有生意头脑,这个浙商家庭来的人相对于我们几个,见过太多的东西,以至于我们另外五个长期被土鳖。然后,就是骚哥了,看到他脸上痘痘的那一刻,对他的友好度直线飙升。骚哥父母在外头等着,急匆匆的就走了。第三天,老爹回去了,醒来看到一个爆炸头的大个子在对床的下面,唐炮回眸一笑,何其灿烂,和那痞子的背影很不搭调,这个宁夏人没有辜负西北大汉的名号,倒是多了几分帅气。下午一阵溜达回到宿舍,一帮人围着四号床,中间站着一个表情严肃的同志——尧子,围着他的人无非是什么七大姑八大姨。这些人走后,闷骚男本性毕露,没带椰子,但带了椰子糖,还有椰脯,那时起才发现北方人不喜欢甜食,确切的说是在我所接触的这些北方人大部分不喜欢。接着就该军训了,我的大学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写着写着开始啰嗦了,爱回忆、犯啰嗦是老人家干的事,哎,心理年龄不知又老了几许。大四没事的时候总爱倚老卖老,其实都还年轻,往后的事还多着。四年经历了许许多多,认识了不少朋友,本想把故事慢慢写下来,但实在太多了,写个三天三夜也写不完,回忆录还是先不写了。在学校的时间也所剩无几,最后这点时光,还是在校园里多走走,和朋友们多聊聊。而那些没写的故事,就作为和朋友们再次相见时的谈资吧。只是不知那时不记日记的我是否还能记昨日的种种。

大二分了专业方向,造成了我属于两个宿舍和两个班级。

不论是324还是217,在我心中的地位都一样,都是朝夕相处的兄弟,那个出门不带手机的坏习惯我早已改掉,以后有事没事常联系。

不论是十三班还是五班,在我心中的地位都一样,在我心中都是最强的班级,客观上我们也有数据支持,从平均学分绩、保研资格数还有考研成功率。这些天南地北的朋友,如果有机会我是真想带你们去天涯海角转转,很想带你们体会体会海南的生活哲学,那样你们或许就能理解为什么吃饭这么慢,为什么天天睡午觉还有点小洁癖。

还有,就是海南老乡会了。我们这一届很团结,老乡这个词无论到哪都是那么的亲切,尤其是那些真诚待你的。最后一次,我是很想和你们一起火车回去,但父母希望我能在家里多呆几天。所以,这一次我又掉队了,就像四年前的那样。

说起老乡会,不得不提工作,这届一共17人,回海南的也就6个。我可以回去,但是某某公司确实是伤透了我的心,而且伤的不止我一个,放弃的那一刻,视野一下变得广阔,其实我们的选择可以很多。也在那一刻,明白了那些当初好意相劝的师兄的心酸了。运气好,现在的这个工作,除了不回家外,从各个方面于我而言其实都是最好的选择。对于那些想回家的学弟学妹,看着你们老想起自己当初的那份执着,对于某某公司,这有一个血淋淋的案例:

http://blog.renren.com/blog/236289580/733505893

看看吧,认清事实只是希望你们多准备一个选择。其实不回海南也是可以的,现实归现实,但方向盘还在你们手中,拿出你们的热情,像你们放倒我那样,把现实放倒,不过现实可没有我那么容易放倒。

四年了,对这个地方,依然水土不服。食堂的饭菜,依然看了就没有胃口。水房打的水,依然有一层厚厚的沉淀。四个严寒的冬天,都是对身体的考验。四个忙碌的夏天,都是对心灵的考验。电力系的学习生活是枯燥的,生活的主旋律听起来就像是黑白色的。但是,在这主旋律中,时不时的有些个插曲,是这些个插曲让生活变得多彩。我就这样收获了很多珍贵的东西,最贵重的无非是那些四年来,陪同我成长的情谊,回忆里若没有了你们那就不算是美好的回忆。象牙塔的故事即将曲终人散,一份自学材料的到来也悄然奏起了生命的下一个乐章。彩云之南,才我是心的方向,对于这里我不过是个过客。对于这里的一切,虽然不舍,但是该说再见的时候了。

十三班的、五班的、老乡会的散伙饭的都吃了,下面就该兄弟们的散伙饭了。

往后两天怕是没时间了,有的话就提前说了。

这四年,一来我是对得起自己了,二来认识这些个人是值了。

最后一个夏天,我的大学,再见了。朋友们,再见了。

但,请记住,再见不是再也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