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起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可能没多少人知道,但要提及他广为传诵的诗篇很多人又会觉得熟悉,那就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生命可贵、爱情美好固然不用解释,但在他眼里比二者更加重要的自由到底是什么?
自由是一个政治哲学中的概念,虽然学术界尚存争论,但也无妨做简单的讨论。自由按字面意思简单理解即个体受自我支配,作为一个内涵高度概括的概念,它有着广泛的外延,生存上的自我支配、思想上的自我支配、语言上的自我支配、肢体上的自我支配等等。讨论终极的自由是否可能没有意义,现实中的它总是缺憾的,但也是发展着的。它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外延,因而每一时期它的内涵也是不同的。一般提到的自由是有前提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前提,它们反映着不同的背景,衍生出不同的追求。在吃饱饭都不由自主的背景下,人们不会时刻想着去选择更好的居住环境;在安守一方都不由自主的背景下,人们不会时刻想着去积聚更多的人生财富;在财务状况都不由自主的背景下,人们不会时刻想着去追逐人生的理想。
可见自由的发展就是打破束缚延伸选择意志的边界,而自由则也可以理解为拥有选择的意志,它是自身能力与外部坏境结出的果实,而不是天赐的阳光,它是有代价的。那自由的代价又是什么呢?自由的代价是为选择支付的成本。对个体而言,选择假日出游,为选择支付的成本就是积累的部分财富。选择健康的身体,为选择支付的成本就是锻炼的时间。选择心仪的伴侣,为选择支付的成本则包括了提升自身素养和赢取芳心所耗费的时间与财富;对国家而言,选择法制,为选择支付的成本就是不能侵犯民权。选择民主,为选择支付的成本就是不能一意孤行。选择言论自由,为选择支付的成本就是不能只听赞歌了。
《历史深处的忧虑》虽成书于十多年前,但却比时下一部部的美剧、电影更能带我们领略真实的美国,尤其是真实的美国自由。作为一名在中国家长式社会中成长的人,长久以来对自由总是一味的想象着它的美好,对于它美好之下的根基、为美好所付出的代价所知寥寥无几,对于自由、民主以及法制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更是全然不知。此次在林达的引导下重新建立起了对美国的认识,将许多思想观念进行了更新,尤其是对于自由及其代价的理解。说到这里想起了查理.芒格的一句话:“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是黄金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