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销组织的常规盈利模式是拉下线,尽管他们声称自己的产品有多好,但从赚钱的角度看,他们实际上赚的是下线的钱,每拉一个下线,上线就从下线的钱里面获得“分红”。这和庞氏骗局不同,需要每个下线去宣传自己的产品并再拉下线。而庞氏骗局的大部分投资人则什么都不用做。不过他们也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只要有足够的后来者这个模式就可以继续下去。
从理性自利人的角度看,后来者的跟进也情有可原,毕竟前面的人还真就赚钱了。所以后来者的目的自然也不是产品,而是赚钱。对了,我们说的是常规的传销,不是囚禁的那种非法传销。在这个模式里大家是自愿的,而不是被迫的。它成功的关键在于营造了一种它能赚钱的氛围,但是对传销组织有了解或者说有判断力的人都会明白,真正赚钱的只是最开始的那几个,后面的那些实际上已经没有那么多“后来者”资源可以利用了。
所以碰到这类组织或者产品的时候,就的要头脑清醒的意识到自己究竟要做什么了。你要买产品呢?还是要通过传播这个产品赚钱呢? 如果是出于前者,那么昨天提到的方法可以判断这个产品。如果是出于后者,那么就得想清楚这个模式是否可能达到盈利的目的,不然那只会沦为被上线收割的“人头”。 当这个产品还是实物的时候,这还比较好判断。当这个产品是知识产品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复杂起来了,我们来说说早些年流行的成功学。
成功学的开端通常是某个“成功的人”或者也叫“大师”开了一个讲座,讲述成功的方法。这个成功的人可能真的是取的了成功,也可能是假装自己取得了成功。不过这都不重要,正常情况下,听他们讲座的“渴望成功”的人听众肯定是相信他们是成功的,不然也不会去听讲座。按理说这些听完讲座的“学生”听完讲座回去实践就是了,就能判断方法行不行。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想判断相当不容易。还记得昨天提到模糊描述吗?你能准确的告诉我什么是成功吗?
对这个问题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那些觉得成功学有用的人当然把时间花在了成功的路上,而那些判断不出来或者觉得没用的人亦或者觉得效果不够明显的人怎么办?一类人自然是不再接触成功学。另一些人呢,则选择去看看其他“同学”是否实践成功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有意思了。
一些同学开起了讲座,讲座题目是,“我是如何按照老师的方法取得了成功”或者“我是如何快速成功的”,讲座自然是收费的,可能比大师的讲座的费用高也可能比大师讲座的费用低。讲座内容无非是用自己的话把老师教的东西讲一遍,可能还补充一些个人的理解。这下那些心存怀疑的同学可见到宝了,坚定信心的机会来了。一个两个三四个,口口相传好多人都凑了过来。
早先的大师做为成功的人,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做了成功的事情,比如开了大公司、挖了稀有矿场、或者靠写书财富自由了。另一种就是在全国各地开了多场成功学讲座,场场收入不菲。那些开讲座的同学,自然也要有点成功才敢出来讲吧。他们的成功是什么呢?答案:开了成功学讲座收入不菲。他们当然不会怎么说,他们会说个人快速崛起,成功学的发财之道。
像不像传销拉下线?其实就是复制上线的模式赚下线的钱,并把这个模式叫做成功。当然,还是有不一样的。传销一个人头只能被收割一次,而成功学一个人头可以被收割N次。有的人今天为大师掏钱,明天为大师的徒弟掏钱,后天又为大师的另一个徒弟掏钱,大后天又为大师的徒弟的徒弟掏钱。钱倒不是问题,问题是花那么多时间来来去去听那些成功的方法,他们最后真的能成功吗?他们的成功是什么?开讲座讲成功经验赚钱?
近年来成功学已经没落了,倒是成长学火了起来。先表明下立场,我个人是认可成长的概念的,它是我们提高赚钱能力、提高生存品质的必经之路。在这一点上,它和成功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作为替代目标而已。成功比较难定义且难实现,而成长则容易得多。
然而即便是面对这个更容易定义更容易实现的目的,很多人还是像当年痴迷成功学的人那样,醉心于方法胜于行动,他们听了一个又一个的成长分享、加入了一个又一个的成长社群,来来去去也就那点东西,值得花这么多时间吗?
他们真的能成长吗?他们想成长为什么样?又一个开社群分享成长经验赚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