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很多问题。有的关乎生存质量,有的无关紧要。人类的进步大抵就是不断提高解决生存质量问题的能力,继而可以腾出时间去面对那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最早的人也就能解决最近几天吃什么的问题,再后来可以解决未来几个月吃什么的问题,而现在解决未来几年吃什么也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了。反而,很多以前无关紧要的问题现在变成了相当重要的问题,比如投资、教育、养老等等。
个人成长就是构建解决各种问题能力的过程。成长是离开不问题的,正是一个个涌现的问题磨练了我们一个又一个的应对能力。好抢手是子弹喂出来的。 人的舒适状态,或者说舒适区。本质上来说,其实就是没有新的重大问题出现了。原有的问题经过了前期的积累,要不就是有了很好的应对方法,要不就是已经彻底判定为无解。 如果这种状态能够长久维持,如果内心能够安于现状,那么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生活状态。 遗憾的是,大多数时候不是外界的不配合,就是内心的不配合。可能是家庭变故、公司转型、国家战争,也可能是生活乏味、预期不符、未来恐慌。 外界的不配合意味着人不得不面对大量新问题,了解新的状况,寻找新的解决方法,培养新的能力。 内心的不配合,骗骗自己、将就一下,运气好眨眼间一辈子就过去了。运气不好,也就是未来某一天外界不再配合而已。 若要忠于自己的内心,就意味着改变。主动改变的处境未必会好于被动改变,有时甚至意味着彻底告别舒适区,变得和被动改变一样不得不面对大量的新问题。 改变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当问题出现的速度大于解决问题的速度时,当每解决了一个问题紧接着引发N个问题时,崩溃成了家常便饭,若无后路甚至会感觉人生完蛋了。 会不会真的玩完呢? 就个人经验来看,观念正确、理性得当是不会真的玩完的。在某一刻发散的问题会停止发散,转而开始收敛,这时就可以稍稍松一口气,等待新的平衡逐步到来。 是不是普适规律呢? 我觉得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