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读书的人:

       各位老师好!看到推荐后花了一天的时间一口气把这本书看完了,从没想到逻辑学的书会读的这么轻松。

       上次一次读逻辑学的书是五年前的事了,当时读的是金岳霖的《形式逻辑》,读得难受不说,里面还有很多阶级斗争等等不合时宜的内容,在那之后就再也没有碰过逻辑学的书。一个原因是觉得自己看过这方面的书应该就够;另一个是内心潜意识中的排斥感,当时读得很难受,花了一个多月慢慢硬啃完,虽然也可能是因为第一次系统的读逻辑学书的关系,但那之后一看到逻辑学的书内心里好像就有个声音说,别碰!太痛苦了!

       《简单的逻辑学》连叔在去年的荐书里也提过,因为上面的原因我也没读。这次受会读书的人激励,终于对自己下狠手了。回到一开头的那句话,没想到读的这么轻松,而且一天就读完了。书里很重要的一点是,观念一定要符合事实,我之前关于逻辑学的这个观点就被证明违背了事实。下面是我感触较深的几点。

       首先,觉得看过就不用看了真是愚蠢观点。看过不等于就能自发的行动,所以一定要反复的读,时不时复习一下,以提醒和检验自己的行动,尤其是好书。读了它我才想起来,原来很多五年前学过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意识到这五年来很多时候没有按它们来行动。心理暗想,难怪连叔要多买几本放在家里的各个角落,确实是太重要了。

       其次,真正有用的知识一定是一门生活的艺术。它一定是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读的东西有空中楼阁的感觉,那一定是没有把它和生活联系起来。尽管好的作者会把这点做的很好,但是更重要的是自己在生活中联系,在生活中实践。而逻辑学就是这样一门学科,虽然分类属于“高深”的哲学,但是其实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得最紧密,时刻存在于我们的语言和思考中。

       最后,鉴于它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它真是一门人人应该掌握的学科。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需要靠逻辑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也是因为逻辑谬误引起,甚至如作者说,历史上的很多重大事件也是因为大众群体性违背逻辑而发生。我不知道群众的逻辑能提高到什么程度,但可以肯定是每多一个逻辑清晰的人,那么世上的问题就会少一些,无论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还是从制造问题的角度。

       当知道会读书的人的时候多少有点焦虑,心想,惨了!肯定会多出很多好书没时间看了。但又想了想,这两年来连叔推荐的11本书到现在也没看完,所以时间肯定不是主要问题,问题出在了自己的身上。或许,会读书的人引起的这种焦虑会成为一种新的动力。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和各位老师一起读好书、更新观念、落实行动,成为真正会读书的人。

                                                                            韩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