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做连叔说的那种,一个月看完他推荐的三本书的快的人。但看到这本理性乐观派的时候,我发现做不到啊!这本书的信息量真是太大啦,不知道是“史书”都这样(终于理解为什么饭饭老师说要3~5年读技术史了),还是由于自己是工科对书里的很多概念缺乏知识背景的原因。不过,我最终还是读完了!作者说:“我所做的工作,无非是打开心灵,让其他人的想法自由地涌进去,展开交换,并希望它们在我自己的大脑皮层上疯狂地交配。”(p266)阅读它的过程也是这样的,不过比起打开心灵我觉得更像是打开脑洞,到现在还觉得脑袋疼,想来想去只能用“生长痛”来解释了。
作为一名80后,我并没有逃过“恐吓教育”的阴影,南极臭氧层空洞、海平面上升(我是在海南岛长大的)等等环境恐吓,资源争夺战:中日必有一战、南海军事危机等等军事恐吓,没有共XX就没有新XX、没有政X就没有饭吃等等政治恐吓。在成长过程中我可为它们担忧了,少年时期还一度以周总理为榜样“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不过后来因为贪玩渐渐把这事给忘了。再后来上大学读了电气工程专业(不是电器),刚好看了戈尔的《An Inconvenient Truth》,又开始对能源短缺感到困扰了,差点就去考新能源(作者在书里否定了大部分新能源)的研究生了,好在最终决定先工作再看看,一个原因是考虑读研的话2012年12月21日就得在学校待着,如果预言是真的话最后还是想陪在家人身边。。。回首往事,除了傻貌似还是傻。。。看了理性乐观派才知道,几百年来的那些悲观恐吓无一例外都没实现过!也才意识到原来恐吓过我的那些东西一件也没发生。然而自己长期以来却没有注意到这个事实,同时还不断被新的悲观论调吸引着注意力,甚至不自觉拿着他们来作为决策依据。除了放弃考研的经历外,最深的体会就是中国经济崩盘的悲观论调,因为这个论调我一度在有能力的情况下没有买房,想等经济崩盘了再收白菜。好在后来想明白,真崩盘了人民币也会崩才急急忙忙买(贵了几十万)。还是因为担忧中国经济,在极其厌恶体制的情况下,觉得经济崩盘后体制单位有保障又多呆了几年,直到不开心到了极点才离开。现在想想,中国经济崩盘这个论调好像也有几十年了呢。。。日渐增长的人口和需求、越来越开放的市场以及不断接轨国际真的会崩吗?我现在觉得不会的可能性大。
目前为止自己做的重大决定还是悲观驱动为主,说得好听点就是考虑风险。因为乐观去做的决定貌似都是些一般的事情或者像买彩票这类的,后来学了概率后干脆连彩票都不买了。。。看这本书之前我肯定是个悲观为主的人,修了两个月脑袋后我应该是个乐观为主的人啦~书里提到,只有20%的人是天生拥有乐观的基因。这部分人很幸运,但在悲观论调的背景下不进行乐观学习,他们也会变得悲观吧,可见传播乐观论调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目的很单纯,就是成为一个乐观的人。然而,越读越发现,被连叔“忽悠”啦!整本书哪里只是把你变得乐观那么简单,乐观只是作者的结论之一。它从专业与分工的角度解释了很多问题,尤其是社会的繁荣。真没想到,社会繁荣的原因竟然是这么的简单!“集体大脑”这个概念更是揭示了社会发展本质上就是集体大脑不断变强的结果。我感觉它更像是一本市场经济普及书,回答了很多问题。除了书里提到的资源、人口、创新、全球气候、农业、非洲等问题外,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能在里面找到答案,大到全球问题比如,垄断为什么必然走向衰败、自由贸易为什么能促进发展、改革开放为什么能成功,中到公司问题比如,阿里巴巴和腾讯为什么成功、互联网公司为什么市值最高、一些新兴创业公司做对了什么、一些老的行业为什么会被淘汰,小到个人问题比如,为什么要去大城市、为什么要学英语、为什么不要去垄断行业或者当公务员、为什么要不断提高个人价值等等。
站在个人的角度,把《简单的逻辑学》理解为如何思考解决问题、把《人性的弱点》理解为如何与人打交道,那么《理性乐观派》提供的就是去哪类地方、解决哪类问题、哪类人打交道。从这个角度说,它们简直就是一套《市场经济生存指南》。
感觉人生要开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