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喝不下鸡汤了。至于为什么喝不下我也说不清楚,可能是喝得多了,敏感度降低了。又或者是阅历多了,无法再接受悬空的论断。最近收用的一句鸡汤是罗翔老师的那一句:
“人生只有百分之五是可控的,而剩下的那百分之九十五是不可控的。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要全力地去改变那可以改变的百分之五,因为他里面蕴含了可以撬动那百分之九十五的希望。”
原话不是这么说的,但是是这么个意思。你看,这句话里其实也有个矛盾,那就是那百分之九十五究竟是不是可控的呢?鸡汤常常被吐槽的一个点就是没营养。换句话说,就是感觉有用好像又没有用。可是,究竟什么才是有用的呢?一条职场心得?一个学习技巧?一条投资建议?那让人情绪激昂算不算呢?让一个对生活充满了绝望的人萌生了希望算不算呢?
要我说那当然算,按这标准都不能叫鸡汤了,应该叫鸡汤药。按这标准,《肖申克的救赎》、《三傻大脑宝莱坞》、《美丽心灵》这些电影也应该算鸡汤药了。只是很多人喝鸡汤的人其实远远不到说绝望的境地,甚至本身并没有负面的情绪。所以,我们还是叫回鸡汤吧。
所以你看,鸡汤还是有存在的意义的。它可以是你内心的一剂镇定剂或是兴奋剂。当然,也并不是所有能让你情绪兴奋的东西都能算上鸡汤。比如一些哈哈一笑的小视频,他们的作用过于短暂,甚至不能直达人内心的深处。因为过于短暂,也就更加容易成瘾。就像一口口的烟,舒服是舒服了,但药不能停。一停下来,它反而成为难受的根源。
人生在世,难免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可能是因为新冠疫情,也可能仅仅是因为最近下雨,内心敏感的人尤甚。碰到这种情绪怎么办呢?抱怨吐槽嘛?这解决不了问题呀,还会进一步的让自己沉静在失落的根源里,眼见它生根发芽,眼见它林木参天,眼见它填满你的内心。这当然不行,抱怨不如改变,想想自己能做什么。碰到不可改变的时候呢?那就接受现实,暂且搁置,去做其它自己可以改变的事物。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内心却不是这么运作的。道理能说服理性,但是却不能说服情绪。一种情绪的蔓延,只能被另一种情绪的蔓延所停止。那去哪找那种会蔓延的情绪呢?你可能已经想到了。
没错,就是它——鸡汤。
鸡汤虽好可以不要贪杯哦。一个理由是,我们喝鸡汤的目的只是平稳情绪,进而让理性能够更好地做事。另一个就是同一个鸡汤是冷却时间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喝了一个鸡汤生效了之后,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它就失效了,需要过一段很长的时间之后,它才能继续生效。这个时间就是冷却时间,它取决于你的记忆。不过,你要是有金鱼记忆的那种天纵奇才,一句鸡汤就够你喝一辈子了。
所以,正常人备一份鸡汤菜谱还是很重要的,粤系的、鲁系的、川系的甚至阿玛瑞肯和大不列颠的也都来一份。如此,可保卷途无量。但是啊,如果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阅历和逻辑能力会有所提升,一些鸡汤也就失效了。比如真正的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半途而废。如果你有迷过路的经验,你要是在意识到自己走错路的时候,来一句这个。那你就不是情绪问题这么简单了,当然,把理性放到一边,坚信自己的道路,这口汤也还喝得下。
可万一碰到鸡汤备料不足,或者最近牙口不好确实喝不下怎么办?你可能又想到了。
没错,就是自己炖。
道理也很简单,人不一定能听进别人的鬼话,但是一定能听进自己的。因为你说出它之前,它已经在你的脑子里了。不信?每天晚上对着镜子和自己说我是天才或者我是帅哥/美女或者我是有钱人一个星期试试。
说了这么多,今日份鸡汤也炖完了,开锅:
积极乐观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