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给出的意识架构中,意识是之下而上的产物。

那么,我们的意识状态就会被物理状态所决定。

虽然量子物理学在微观上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在宏观物理的中,当我们具备某一时刻的所有物理状态,那么理论上我们就可以计算出下一刻的宏观物理状态。

虽然这个理论上,很难在现实中做到,因为我们无法掌握到所有的宏观物理状态。

但,就我们目前的科学发现而言,这大概率是符合事实的(不排除以后给推翻)。

那么同样是被物理状态决定的意识状态,也同样被上一个时刻的物理状态决定着。

也就是说,意识的流动早已被决定了,一切都被物质的法则决定了。

存在先于本质,事实先于认知。我们所意识到的一切,都是一种被后验的先验计算的结果。

那么作为意识活动产生的自我,也即是被前一时刻所决定的。

而那些我们认为是自我选择的决定,实际上只是一种自我标榜的幻觉。

我们把作出选择的计算行为合理化之后戴在了自己的头上。

我们仅仅是伴随意识涌现出的虚构体验者,而我们的体验很可能只是下一次神经计算行为的信号,一种高纬度的抽象信号。

回忆一下我们看小说或者影视作品时那种感同身受的体验,那种代入的思维过程,代入的情感体验的过程。

为什么我们能作出这种代入?

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代入“我”之中,我们代入了我们的生命体,我们代入了我们的思维过程。

但和代入其它作品不同的是,我们在代入自我的时候还会多代入一个自由意志,认为很多发生的事情都是这一抽象主体产生的。

产生这个的最大区别在于,当我们代入其它作品是,我们知道一切都已经确定,我们没有自由的空间了。

而当我们代入自我时,一切都还未揭开,一切都是即刻生成的,于是,我们很自然的把大脑运算作出的决定,当作了自己决策的结果。

但正如我们说的,这些计算的结果本质上已经被物理状态所决定。我们只不过是从我们的大脑中获得了早已被决定的剧本,而这并非我们这个意识对象所产出的,我们只是把它们在心智的试听广场把它们宣读出来了而已。

即便这种决定论的物理学最终被推翻,那么某一物理时刻并不能唯一的决定接下来的物理时刻,它只能决定接下来的集中可能性。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我们的意识是基于当下时刻物理状态的堆叠效果,我们也依然只是一个体验者。只不过这次我们并不是从大脑中拿出一份接下来的剧情,而是在几份剧本中随机的获得一份,并把它们宣读出来。

我们的虚构自我并没有真正作出什么选择,我们并不是身体与心灵的管理系统,我们更像是它们的数据总线。

自由意志好像并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