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一千多年前,杜甫写下这首诗句时,他可能没有想到,他同时道明了人的一个特性。
那就是情绪会影响我们对这世界的看法。
某种程度上来说,情绪正是我们看待世界的有色眼镜,会变色的有色眼镜。
你有什么样的情绪你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也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
当我们对自我没有觉知或者定力不足时,我们就会退回到相对原始的一个状态——情绪动物。
当我们处于这种状态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被情绪主导的。
我们之前把情绪分成了三大类:积极的情绪,平和的情绪,消极的情绪。
当我们处于积极的情绪时,我们就更容易看到这个世界积极的那一面,也更容易产生积极的行动。
当我们处于消极的情绪时,我们就更容易看到这个世界消极的那一面,也更容易产生消极的行动。
当我们处于平和的情绪时,我们其实会更客观的看待这个世界,没有太多情绪化的行动,我们会更加自然。
我们之前说过,情绪是人的第一驱动力,这是我们的生物性。
而在这之后,其他任何自我驱动最终也都要与情绪进行绑定才能对自我发生作用。
比如像学习这种短期会带来不适情绪的行为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有两个路径:
- 不学习与消极情绪挂钩——对先生的板子恐惧。
- 学习与积极情绪挂钩——收获某些有趣认知的愉悦或者就是打发无聊。
对于情绪反应,我们一开始都是后知后觉的。这个后,并不是在情绪升起之后,而是在情绪升起并导致了我们的一系列行为之后。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其实是我们情绪的奴隶。而情绪是如何奴役我们的呢?
答案就是我们上次提到的——注意力。
情绪通过诱发我们的情绪反应产生后果,而这个情绪反应是需要注意力的。
若情绪出现的时候,我们将注意力锁定在情绪上,实际上我们就截断了情绪反应,并给它消退留给了时间。
我们也可以对诱发情绪的根源作出相反的评判,这样我们就完成了对情绪的转化。
正如当你学习出现负面情绪时,你赋予学习这件事情一个带来积极情绪的正面意义时,你就完成了一次情绪转化并完成了一次自主。
现在,我们再来重温那句话:自觉则自主,自主则可以选择快乐。
这就是觉知的力量,是觉知情绪与注意力,并能通过注意力操控进而达到调节情绪,最终改变我们对这个世界看法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