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们在《你可以不那么忙》里给出了划分生命的六个方面,休息、生活、工作、学习、娱乐以及内耗。并且我们得出了一个行动的序列,按照这个序列我们可以远离忙碌。
另一方面,我们也强调了休息是最重要的,一旦觉得身心疲劳我们应该做的第一件事情应该是停下来休息。同时我们也明确了内耗是我们应该需要避免的第一件事情。
道理是如此,但是要真正做到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然而做到他也并不是不可能,在次之前我们讲过正念与冥想,正念与冥想正是掌控身心的一套技术,学习了这套技术就能自如的把握生命的六个面向了。
首先,我们要回顾一下之前的观点,我们在幸福主义里主张人生应该追求快乐,而追求快乐有三个含义,创造快乐的情绪、保持平和的情绪、远离负面的情绪。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自我保持觉察,而正念与冥想就是锻炼自我觉察能力的一种方法。
结合上我们给生命划分的六个面向,很容易就能发现内耗正是负面的情绪的来源。它既不解决实际的问题也不带来快乐。同时,休息不足也会带来负面的情绪。
我们在看情绪实际上分为三种:快乐的、平和的、负面的。所以祛除负面的情绪,实际上就能达到我们追求快乐的广义目的了。
而上面我们说了,真正的娱乐应该是带来快乐的(意思就是有虚假的带来负面情绪的娱乐),生活、工作、学习虽然可能会带来不快乐,但这其实是一种取舍,要不就是短期的不快乐换取长期的快乐,要不就是在两种不快乐种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这种不快乐实际上并不能视作没有意义。
所以追求快乐最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注意休息以及远离内耗。
正念与冥想本身既是一种休息,也是一种提升把控注意力的方法,同时它还是一种使用注意力的技巧,当然这是你具备一定的把控注意力的能力后。
现在我假设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正念与冥想的能力,如果你没有那么你就可以开始练习正念与冥想了。
在具备一定的能力后,你能对自己的身心状况有所觉察,这是正念所提供的能力。你能觉察到你是否有负面情绪,你能觉察到你的负面情绪的来源(是休息、生活、工作、学习、娱乐以及内耗中的哪些活动产生的)。也就是我们之前说过的自觉。
自觉之后,就需要自主。我们之前也说过,我们这里重点强调一下,自主本质是对注意力的控制。控制注意力的焦点。休息不足的时候,就把注意力从正在进行的活动中抽离,选择一种休息方式。也就是把注意力放到放松的事物上,也可以释放注意力。正念和冥想就是前者,睡觉就是后者。
大多数时候我们做不到其实就是注意力不受控制,比如不能从当前带来疲劳的事物中脱离,比如内耗和娱乐,也就是停不下来。这时候释放注意力就不那么可能了,这是我们要做的就是应用正念和冥想技巧,把注意力专注的放到轻松的事物上,同时不要让注意力给拉回先前的事物。
我们的大脑并不能完全受我们掌控,生命进化出来的很多功能比如危险告警、未来预测、损失厌恶都是自然而然的产生的,这一点我们不能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应对他们的方式,具体点就是不用我们的注意力去强化他们。
他们会被动拉取我们的注意力,这一点我们不能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注意力拉回来。当然前提是你注意到了注意力的转移,这一点我们认为正念和冥想练习自然能达到。
简单点说,任何想法都像是天外的火苗,我们不能控制他们的出现,但是我们能做的就是不用我们的注意力去浇灌他。特别需要说明的事,想方设法想把这个火苗恰掉也是一种注意力的投射。真正有效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和它保持距离的看着它、第二种是给他打个标签。
使得我们需要正视它,如果无视它它还是会出现的而且越来越强,我们需要用注意力去告诉我们的大脑,我们收到了这个告警信息、这个未来预测、这个损失。但我们要做的就是仅仅如此而已,再多的注意力没有了。
把注意力固定在一点上,我们就是在休息,同时也是远离内耗了。
而当你休息充足并且觉得不在内耗上花时间,那么你就可以把你宝贵的注意力放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了。
它们可以是生活中与家人的陪伴、工作中对自我的挑战、学习上一次认知的升级又或者享受一场愉悦的视听享受。
要做到这些无非就是提高自觉和自主能力,在认真的感受与审视自己的生命后,去作出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生命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