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0、2021和2022
前段时间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过往的文章,把早年写在 qq 空间和校内网(人人网)的文章都收集了起来。除了还有一些零散在不同地方的文章外,打开始在互联网上开始唠叨来的文章都统一到自己的手里了。
整理的过程不免读了一读,经年累月之后再回看自己过往的文字还是挺有意思的。也感慨到写下文字帮助最大的始终还是自己,无论是写就的那一刻还是若干年后的某一个时间。
不知怎么的,近两年都没有给自己写年终总结,在阅读过往终结的时候也试着去回忆最近两年都具体做了些啥,惊异的发现对于前年的事情已经非常模糊了,甚至需要刻意的去回忆一段时间也才能浮现出点点斑斓。于是乎,在断断续续的努力回忆之后,我觉得写下这篇文章给未来的自己。
故事就从2020年的春节说起吧,2020年的春节搭表哥的顺风车回海南,走前没能完成工作上的最后一个任务,和后端的伙伴一起和产品大大申请延后到春节之后再完成,领导同意了。于是我避免了再顺风车上办公的尴尬局面,刻意安安心心的提前一天回家了。
然而这趟回家之旅也还是有点波折,因为我们碰到了堵车,头天上午七点多从广州出发,第二天凌晨四点多才到了海口。由于不想再折腾我到七十一睡了一觉,到中午才起来慢悠悠的回文昌老家。对于路上最深的记忆,那就是时不时就窜出的鄂A车牌。
那个春节在家待了一个多月才回广州,完成了节前没有完成的工作,以及把塞尔达传说的地图打通了,塞尔达传说真是个优秀的作品啊,自高中以后,再也没有玩过令我影像如此深刻的游戏了。要不是为了锻炼身体买了健身环大冒险还有 switch 也就体会不到这种游戏的快乐。然后这只是单机游戏,同样是高中以后,我再也没有体会过什么游戏的网络游戏作品了,不过现在似乎也没啥时间玩了。经过这个经历,我觉得对大部分人来说游戏才是疫情隔离期间除了食物和水之外最重要的精神食量。
回到广州之后生活依旧,最大的不同就是为了规避疫情风险开始自己做饭了。这一做就做到了现在,因为自己做法的原因对外面的餐饮要求也就高了,也就养成了不做饭的时候,大部分时候会去探店的习惯,碰到好吃好喝的还会想着如何复刻一下。工作、生活、学习生活就这么进行着。期间碰上女票换工作,生活虽然有所振荡但也最终回到新的平衡。
四季度的时候房东说来年要装修,所以我们得准备第二年换租了。于是周末如果没有什么事情就会把一些不常用的东西拿回郊区的房子放着,那一段时间慢慢也就形成了有空就回郊区“度假”的习惯。那会虽然有疫情,但是传播力还没那么强,管控手段自然也没那么多,所以市区内移动以来不会觉得有什么不方便,另一个是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风险。
2020年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打算去见女票家长了,当时着实紧张了一阵,觉得这是自己的人生大考。不过事后看来,是自己吓自己,一切都很顺利。其中我爸妈比较通融的一点就是,考虑到疫情我去女票家就可以不折腾回家了,来年另外找时间再回就可以。
于是,在2021年的春天,做了核酸经广州飞上海再转江苏来到了女票的家里过了人生第二个不在海南过的春节。
大家都说苏北地区会很冷,但我却意外的觉得没那么冷。想来想去只能理解成,我是湿度敏感型怕冷,湿度低的时候,对温度的觉察度会降低。在胖了几斤之后,在热闹的气氛中又回到了广州。
2021年比较头痛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搬家,由于缺乏经验,搬家这一趟真的要老命了。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五个多月后,又一次因为房东装修又搬了一次。
五月份的假期,和女票一块去了海南,回文昌老家见了爸妈。因为票不好买,待了一天多就得回了。于是,我们完成了互见双方家长及亲戚的工作。
再往后的一个多月,我因为拖鞋磨脚长了个大包,差点要去医院动刀。想来也是夸张,好在最后按药店的方法解决了,不过过程里还是疼了好一阵子。再往后就是考虑养猫的问题,因为长期远程办公,成天一个人呆着感觉会出心理问题,于是考虑到养猫,加上想低成本体验一下养育小生命的经历最终领养了两只小流浪。因为女票家是姐弟,我家也是姐弟,最终我们也领养的是一对姐弟喵。
本以为21年的重头就是把这两只喵养大,不成想后面发生了好多事情。先是我确诊是湿疹,后来又是体检查处癌症筛查项阳性。湿疹也叫特异性皮炎,始终免疫系统疾病,需要长期治疗,这个到没什么。倒是癌症筛查项着实惊了我一下,我始终记得医生和我聊天时挂在嘴边的那几个存活率。一年存活率,两年存活率,三年存活率,五年存活率。
“没有十年存活率嘛?”我问医生。
”没有一般过了五年基本算是长期存活了。“
我思考人生比较早,读哲学也比较早,加上十来年前就有过躺在病床上要挂了的体验。所以这件事情本身对我冲击倒是不大,对我最大的困惑是女票怎么办。爸妈呢?这我老早就考虑过了。唯独女票是近些年老天爷才给安排的,所以导致很多关键问题的思考缺失。好在这个问题我们思考多久就出最终的复查结果了,虚惊一场。然而并不是什么人都这么幸运,我脑海里盘旋的另一个景象是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哥们在复查结果领取结果处哭泣的样子,如果我是阳性也会那样嘛?不知道啊。
这件事情以后,生活又恢复了忙碌,后面的几个月事情排的满满的。包括21年的第二次搬家,中秋去杭州考察,还有十一在周边乱逛,组织亲戚门聚餐。事情虽多,但是对生活的重大决策倒是没有思考太多。然而生活的问题并不是你不去思考就不存在的。
年后从江苏回来之后,我就处在一股巨大的压力之中。很长一段时间我并不知道那股压力具体是什么,但是它就在那里。直到后来我才意识到,那是关于未来一系列的大问题。现在我时常想起鲍勃迪伦的那句,一个少年需要走过多少的路才能成为一个男人。在这些大问题上,我表现得相当不靠谱,比起我来,女票意识到了跟多的问题。而我只是感觉到那股莫名的压力。真正意识到这些问题需要考虑和解决也在一年之后了。考察杭州就是一次对未来定居地的考察,而十一在周边玩则是考虑未来去杭州,在广东多一些岭南记忆。
再后来,我们的小橘猫病了,那段时间忙碌的我状态不好,作出了一系列的错误决策,最终他去瞄星了。这件事情给我灵魂造成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也给人生留下了遗憾。我也进行过反思,一切是如何发生的。终其原因还是因为自己,用后来我明白的一个概念来说,就是 无明。这是佛家的术语,与妄念一起构成内心的的两种不良状态。
我对自己的状态管理得不是很好,特别是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有种对计划的偏执感。这种偏执感的来源可能是原先的电力工作。电力系统的工作有很强的计划性,就可能影响到极大的范围。这种对计划的偏执,渐渐发展成了一种妄念,一种对一切计划都把控好的妄念。它席卷到了生活的许多计划之中,对于计划的执着,演变成了对于预期的执着。这产生了很多额外的比不要的问题,最突出的就是我反对女票去天津出差的事情上,妄念会产生很多不切实际的风险。
想来也觉得好笑,在我转行第一次面试前,我差点担心自己投了一个传销公司而放弃面试,后来的事实是那一次的面试和工作相当重要,也许没有那一次机会后面可能会走更多的弯路。当然,最后女票还是安全的完成了出差任务,也没有碰到疫情回不来或者阳的情况。但这件事情却让我意识到了,我那膨胀的控制欲,希望一切符合自认为正确的预期发展。
解开这个思想之毒的是《反脆弱》这本书,它让我第一次真正意思到了,所谓的正确是多么的自以为是。一切都充满不确定性,没有什么正确是绝对的,一切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那些对未来的预测,他们的正确依赖于绝对稳定的环境和不变的因素,而这是不可能的。从这本书开始我就不敢在相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了,一切的正确都是有前提的,而对未来的预设尤其没有稳固的前提。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开始改掉好为人师的毛病了。我如果不能保证自己正确,那不就是误人子弟么。《反脆弱》这本书颠覆了我以往的概念,世界不是先知和大哲规划出来的,它是发展而来的,一切都在过程之中,一切都充满不确定性,任何试图掌控未来的人都像奔着风车而去的唐吉珂德。
未来不可掌控,但我们自己还是能掌控的。在放弃了对世界的确定性认知之后,我们也才具备反脆弱性的可能。学会从不确定性中获益,你将不再惧怕它,甚至爱上他。不确定性意味着变化,意味着机会。一切确定着一切固定。这里的一门绝学就叫做“凹性转换”。
十年来前我刚工作时就有人提醒过我过于书生气,最近我又收到了同样的提醒。是啊,我什么时候又开始书生气了,什么时候又开始脱离生活了。如果要找个替罪羊,我只能说怪疫情时代吧。但我知道这还是我自己的问题。在明白了“凹性转换”这个技术后,我并没有去磨练它,甚至去应用它。我从生活中获得了它,但又没有回馈于生活。想想自己几年来,确实闭门造车了点,我不断的从生活汲取着,但是却未曾真正的回馈生活。
2021年最后的一件事就是元旦前带剩下的小奶牛去做了绝育,并在接下来的元旦认真照看了他几天。
2022年第一件事就是安排春节回家的适宜,因为前一年没回家这一年就和女票各回各家了。这也是有猫猫的第一个春节,回家期间给猫猫放了宠物医院寄养。春节的票还是一如既往的难买,当然一顿操作还是买到了。
年后一切生活又回到了原有的节奏,但之后出现了让我头疼的一件事情,我郊区的房子再次出现了漏水问题。这问题之前就出现过,不过已经处理好四年了,结果再次出现。如果仅仅是漏水问题还不大,但主要是又漏到了楼下邻居那里,这就很头疼了。
这件事情再和老友门要了一圈师傅电话后,抽空回去了三趟就解决了,但这个事情又唤起了妄念。我陷入了一种焦虑之中,这是一种很个人的焦虑情绪,可以说它很无厘头。一听见雨声就会产生很多不切实际的担忧。为了应对这种担忧,我又开始了规律的冥想,小橘猫的事情后,我也冥想了一段时间。
2022年的雨季特别长,一连下着几个月的雨。在电网的时候我就怕下雨,后来离职一年后这种情绪开始消解。这次似乎带着利息又回来了。借着冥想,我从对抗到挣扎再到共存,我逐渐学会了和负面情绪相处。我也第一次真正的理解了《美丽心灵》,或许是理解了纳什教授。负面情绪就像黑暗的深渊,你凝视着它,它就凝视着你,永无宁日。放过深渊也就是放过自己,划出心灵的一片自留地交给它,换取自留地外的往事如常。
五月生日的那天,天空已经连着下了一个多个月的雨,邻居告诉我这段时间没有再漏水了,我松下了心底的那口气。自留地里的深渊也开始合拢,后来除了偶尔冒点黑气也没有太多的波澜。
我不知道我在担心什么,也不知道我害怕什么。我只知道这感觉和少时每当老师提问时,我就紧张的埋下头生怕双目和她对上一般。
这次的事件也另外产生置换房屋的想法,毕竟在郊区的房子对于城里的上班族来说不是太方便,加上疫情的原因更是回去的很少。再加上去年的一些经历,我又一次萌生出了想赚钱的想法,上一次有这想法是2020年吹牛逼的时候了,那一次这个想法维持了也就几天吧。这一次来得更加强烈,但最终也就持续了几个星期。
有时候真的羡慕那些内心里都是搞钱想法的人,要是我也这样,再认真执行的话,也许过年回家也就机票自由了,那也不用再和那些候鸟大叔大妈们抢那少得可怜的火车票了。那些和我说海南要搞国际贸易岛往后怎么样的人,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听过:“要先富,先修路。”我觉得吧,什么时候我能国内方便回海南的时候,这事才有戏吧。
然而这想富的几个星期我还是做了一点事情,我看了一部分水库文集,之后又去看了陈志武的金融通识课。陈教授的这个课我是2018年就已经买了的,也就是说那是2018年的课程。不得不说,四年后再来看陈教授的预测真是准啊,很多事情都说中了。我是三月份的时候看的这个课程,也就是说那时后上海还一片祥和。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这一部分水库和金融通识课以后,我感觉现在这会不是置换的好时机。甚至未来几年房地产都不会太行,但是又架不住大水漫灌的通货膨胀可能性,知识水平不够了,我一个疑似理想主义者,哪懂这些啊。于是就继续观望了,继续学习搞钱的知识了。然而,这时候暴富的想法又一次褪去了。之后又回归日常了,工作,学习,生活。当然,后来的学习还是技术为主,然后就是多学科的知识,唯独没有搞钱的知识。
几个月的雨把我跑步的习惯给废掉了,一开始改成跳绳,但是后来膝盖不太舒服也就不太敢接着跳了,于是又改成了无氧运动,说道无氧运动,后面看的囚徒健身倒是起到了很多的锻炼和理论支撑作用。然后,跑步的作用还是不能替代,因为跑步健脑和健心,心态的心。
心态的话,得道上张遇升的几个课真的很有帮助,我第一次产生了精力管理的概念,后面看的斯坦福的疲劳课,更是系统的提供了看疲劳和休息的方法。这里提到的几个都是健康相关的学习内容,我觉得他们的价值真的是很大,也许也是我进入到精力得省着用的时候了。
学习内容之外,今年找到了两个适合工作学习的地方,一个是 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可以说是我最爱的图生馆了,主要是人少,哪怕只有一本的馆藏图书也没有和我抢。另一个就是 1200book 的自习室,它最大的有点就是按次付费。这可比去 k 书健身房那一套好多啦。
这几年我学习的主要内容还是技术,也过于技术。所以也没啥好说的,但是从专业学习的角度来说,我是在拼一个知识地图,一个基础的知识地图。这真是一个漫长的路,还要只剩下两块了。也许这两快会画更多的时间,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终于可以看到头了——一个新的岔路口。
疫情时代以来,与朋友交流越来越少,早些年爬山、聚餐、早茶、夜宵……,几年下来大家似乎都忘记了这些生活的成分,我甚至对电影院再也提不起兴趣了。所以,2022年我们意识到了一些问题,开始主动的去联系亲朋老友们,日益缩小的世界奇迹般的再次膨胀,小世界里的很多问题也逐渐开朗,思想交流的威力再一次震撼到了我们,我们感慨着一个一个朋友们的进步和变化,也虚心听取着他们给出的真诚建议,诸多问题豁然开朗,也让我们意识到了埋头技术的局限,也许技术已经成为了我们新的舒适圈,2023真的要做出些改变了。
读书说了,交友说了,再说说旅游吧。2020的时候,我们去了珠海旅游,2021的时候去了杭州、江门和广州周边,2022年则只去了韶关。旅游这一项算是不及格吧,但对于这特殊的时期,大多数人这一项好像也就这些分吧,除了那些少数的革命乐观主义者。
我以前也这么称呼自己,那时的我还是一个人,抱着一种,吾以吾生鉴吾心的心态去做事,一切最坏的结果也不过就是生命的终结,但即便是那样我也可以在最后跑马灯的时候告诉我自己,尽心无憾矣。
一个男孩要走多少路才能成长为一个男人。
当他想要去承当起一些责任的时候。不是生命赋予他的责任,而是他选择承担的责任。一个自由的人没有谁能给他附加任何责任,除了他自己。
人心是会无明的。无明会让人忽略重要的事情,会忽略橘色的小猫,会忽略身边的爱人,会忽略老去的父母。若去爱,则会产生羁绊,若产生羁绊则心有所系。此时,尽心则不再是一个人的事情。负起责任,就是对重要的人负责,更是对自己的内心或者自己的灵魂负责。
人的生命是一个偶然,我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经历、独特的环境,环境与经历不断的变化,也不断的塑造着我们,但他们从未真正决定我们——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该做什么样的事,能决定我们自己只有我们自己。
没有什么是我们命中注定需要去做的,也没有什么是我们不得不做的,一切的一切最终都由我们自己决定。若非如此,则皆是随波逐流,基因之流、情绪之流、文化之流、观念之流,一切流淌在我们周身、流淌在我们心灵的裹挟之流。
我们抚育子女、我们携手偕老、我们照顾父母既可以是种随波逐流,也可以是种自由选择。
而只有当它们是一种自由的选择而非命运的设定之时,我们才有了真正的责任,也真正成为了自我的主宰。
我的2020、2021和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