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不那么忙
人总有忙的时候,忙起来会觉得这也做不完,那也做不完,巴不得一天变成两天用。
但大家其实都明白,一天就是一天,不会变成两天。
不管我们怎么想,时间也就那么多。
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我们要做的事情太多。
要做的事情多了,时间自然也就不够用了。
忙碌的根源既然不在时间,那就在我们要做的事情上了。
很多时间管理或者自我管理的书都会用重要紧急来给事情评级,
然而这通常只是给现有事件排定优先级,并不解决忙碌的问题。
要解决忙碌的问题,我们还需要先给事情做一个分类。
我们把要做的事情分两种,一种是我们不得不做的事情,另一种是我们想做的事情。
在这两类之下,我们继续分子类,怎么分子类看大家自己常做的事和偏好,下面就说说我自己的分类。
我把日常会做的事分成了六个类别,
休息、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内耗。
前面三个是不得不做的事情,之后两个是想做的事情,最后一个是要避免不自己去做的事情。
休息就是身心的恢复,也就是我们疲劳困苦的时候,就要停下来去做的事情,睡觉、小憩、冥想、发呆等等。
生活就是我们为了维持愉悦的身心状态需要去做的事情(和休息的不去做什么区分),比如吃饭、运动、打扫卫生、陪伴家人等等。
工作就是我们为了获取生活资源所必须去做的事情,一般来说也就是赚钱,放在以前可能就是种粮食。
学习就是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这里的学习是排除工作中的那种被动学习,也就是不学不行那种,这里指的是主动学习,也就是可以不学的那种。
娱乐就是耗费心力的非必要消遣,娱乐也会带来愉悦,和生活部分不同,这里强调的是生活必须之外的活动。比如下棋、超出必须的运动、打游戏等等,举个例子心情不好的时候,听了一首歌之后,整个人已经恢复了,之后一直听下去。
内耗就是除去上面这些类型之外的身心活动,它们既不带来愉悦,也不带来知识、也不解决工作和生活的问题,是那种应该被休息取代的活动。
当对自己正在做和准备做的事情,有所分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决定要做什么了。
就我自己来说,休息首先是最重要的,最需要保障的。虽然生活和工作有时候会有些特殊情况,但大多数时候都是能保证的。
之后就是,在工作和生活之中取得平衡,一般来说先处理工作的事情,因为工作为生活提供里基础,一般工作之余处理生活中的事情也就足够了,但是重大事项还是以生活优先,因为生活才是工作的目的啊。
最后,还有时间就用来学习或者娱乐,这两者不能影响前三者。之余是学习还是娱乐,那就看个人状态了,如果学得下去就学习,学不下去坚持一会就去休息或者娱乐。
特别的,内耗是要避免的事情。如果说生命和时间可以被浪费,那就只有可能是内耗了。
一句话总结一下,
当你觉得忙碌到生活没有意义失去乐趣的时候,
可以先努力停止内耗。
如果还不行,那就把娱乐丢掉。
如果还不行,那就把学习停掉。
如果还不行,那就把老板炒掉。
如果还不行,那就啥也不干睡大觉。
一般来说,睡着了就不觉得忙了。
如果你睡不着,只能说明你太先闲了,那就把上面的事情再反过来捡起来啊。
当然,据个人观察,只要不内耗,同时娱乐、工作、学习三选一,大概率你就不忙了。
祝悠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