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集成效应

上一次我们从“我”的角度,探讨了意识的来源。在这一个过程的背后,其实是一个简单的规律——集成效应。

集成效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个体的集成会呈现出个体不具备的集体特性。我们上次讲到的物质的形成,边界的产生,感知的形成以及最终的意识的涌现都是这个道理。

涌现正是用来描述个体的集成得出集体效应的一种描述。

应用这个规则,我们再来重新回顾一下,意识的产生过程。让我们从目前科学观测的最原始的地方开始。

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物质->(细胞->组织->系统)->生命

神经细胞->神经连结->神经网络->神经系统

用于感知简单刺激的神经细胞->用于感知复合简单刺激的神经连结->用于感知复合复合刺激的神经连结->用于响应复合刺激的神经连结->用于感知响应复合刺激的神经连结->用于响应感知响应复合神经刺激的神经连结…->神经系统->意识能力->关于我的意识

第一个链条是生命基础,第二个链条是神经系统的基础,第三个链条则是我们意识产生的基础。

涌现的产生不是必然的,集成效应需要两个基本条件:1. 正确的集成方式;2. 足够的集成规模。

电路元件组成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就是不同的集成方式。人类与猩猩的心智差别也是不同的集成方式(表现在神经系统的集成)。

个人的幼儿心智状态以及成人的心智状态则既有集成规模也有正确的集成方式。

个体既可以作为低层次集成涌现出的高层次对象,当然也可以作为低层次的集成单元进而集成出更高层次的对象。

家庭、社团、群体、国家、种族、文化、文明这些都是有人类单体集成而出的高层次的对象。

同样地正如生命有不同形态,意识也有智商高低,家庭、社团、群体、国家、种族、文化、文明因为期个体单元间的集成方式(也可以理解为关系属性)的不同也表现出不同的集体特征。

当然,不管如何以人类为意识基本单元集成出的各种高层次对象之间还是有着共性而言。

但,如果以非生命形态构建出了非人意识,那么这些非人意识单元再进一步集成还会延续人类文明,或者表现出与人类种族文化文明相容的文明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学会先摈弃人类自我中心论。

作者

Han Wei

发布于

2025-03-09

更新于

2025-03-16

许可协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