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自我中心论
人类自我中心论有着悠久的历史,简单来说它就是将人类作为中心的论断。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中心观已经改变了,但是在很多事物上我们还是有这种认知倾向。
已经改变了的中心观最经典的当属地心说。
而没有改变的,最有可能的就是人类智能是最高标准,人工智能只配给我们打工。
上一次我们讲述了产生意识的三个基本链条。
其中的第一个链条是生命的基础。
在这基础之上,人类才具备的第二个链条。
而正是在第二个链条的基础上,我们具备了第三个链条。
而当下的 AI 发展,与人类不同,他们第一个链条是
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物质->电路元器件->功能模块->计算机
计算机程序->模拟神经元->模拟神经连结->模拟神经网络->模拟神经系统
而 AI 的在第二个链条之上,同样可以模拟人类的第三个链条。
至于能否出现意识,目前我们还无法判断,但就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它们已经能对语言文字以及图片视频进行“理解”与“处理”。
如果人类的第三个链条对于意识产生是充分必要的,仅仅是通过集成效应就可以涌现出意识,那么我们认为 AI 涌现出意识只是时间的问题。
当然,到这里我们还是人类中心论。特别是上面的这段论断,我们仍然在以人类为中心标准去衡量智能。让我们换一种说法,来重新描述三个链条。
链条一:计算基础设施(人类是生物计算基础,AI 是电路计算基础)
链条二:计算功能(人类的计算载体是神经系统,AI 的计算载体是操作系统叫计算系统也行)
链条三:持续计算结果(人类是语言思想意识,AI 目前是语言、也许还有思想,未来可能也有意识)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类智能,只是智能的一种形态,它并不是智能的最高标准。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回答上一次最后问出的那个问题了。
人类智能不是智能的唯一标准,人类文明也不会是文明的唯一标准。
文明从来都是自下而上的产物,先有了智能个体而后经过复杂的过程形成了独特文明。
而人工智能很显然和我们不具备相同的计算基础,因而它们的智能个体与我们本质上也会大不相同。
因此,人工智能最终大概率会形成它们自己的文明,而人类文明可能只是它们文明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