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跑那只猴子
最近看了Tim Urban讲拖延症的TED演讲——Inside the mind of a master procrastinator,很是喜欢。这是一个轻松愉快的演讲,并没有很多高深的科学理论与调查,是作者的个人体验与总结。但这又不局限在他一人身上,作为一个博客作者,他的这个观点早已得到了不少读者的验证,也包括我。
这个TED主要说的是我们的大脑系统是如何在拖延下运作的,包括我们期望的行为、为什么会拖延以及何时停止拖延。Tim将我们的大脑系统抽象成了三个个体:理性者、开心猴子、焦虑怪兽。
理性者是我们的理性能力,它进行逻辑分析、做出宏观判断、并能制定出那些能实现长期有利目标的重要任务。而开心猴子则不管这些,它只要当下开心,它倾向于做愉快和简单的事情。有时理性者和开心猴子能达成共识,做一些轻松愉快并重要的事,比如吃饭、比如睡觉。
然而大部分时间它们是无法达成一致的,因为很多重要的事情并不轻松愉快,而很多轻松愉快的事情也不重要。每当碰到这种情况,往往是开心猴子占据主导权。这只开心猴子,就是一切拖延症的根源,理性者拿它完全没有办法,任由时间流逝、事态恶化,直到我们的第三位主人公登场。
焦虑怪兽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沉睡状态,只有我们出现危及时刻它才会出现,比如寒假要结束了寒假作业还没开始写这类。在重大事项上我们之所以不会拖延到尽头全靠焦虑怪兽的苏醒,虽然它的苏醒意味着我们彻底陷入了崩溃的边缘,但有意思的一点是,开心猴子比我们还害怕焦虑怪兽。所以当它苏醒的时候,就是开心猴子溜之大吉的时候,而一旦开心猴子给吓跑了,我们的理性者就可以临危受命专注的解决我们的问题了。
梳理下它们三者的关系,理性者受制于开心猴子,开心猴子受制于焦虑怪兽,而焦虑怪兽对理性者则基本没有影响。由于理性者才是我们做重要事情的主体,因此Tim给出了克服拖延症的对策——唤醒你的怪兽,吓跑 那只猴子。具体方法就是通过主动给自己多设置deadline(可以叫死线、也可以叫任务节点),并时刻紧盯着它。
Tim的这个方法我试了一周,奇效。它不单解释了我过往的一些经历,而且为自我管理时理性脑对感性脑的无助提供了强大的后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