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大脑的模型
要对自己的大脑进行观察就需要对它建立一个模型。大脑的物理形状就像是一块精雕的豆腐块,然而因为它在我们的脑壳之中,做为自我观察者,想要从物理方面对其生化方面的了解是不太可能的。所以认识自己的大脑,对其进行试验性的观测,更实际的是从内心层面或者说心理层面进行观察。
对内心进行观察可以是个古老的话题,也能是个新近的话题。前者涉及到了诸多科学时代前的体验论方法,后者更多的是现代心理学方法。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论选择,你既可以选择佛教唯识宗的理论,也可以选择左右脑的理论。在这里,我选择的是最简单的模型——意识与潜意识。
大脑作为一个器官自然是要工作的,就像其它器官一样。而大脑工作的结果就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这是我们的大前提。而对于大脑的工作,基于生活经验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我们能立即觉察到的,为我们所感知,为我们所控制的部分——意识。另一类则是我们不能立即觉察到的,甚至完全觉察不到的,不为我们所控制的部分——潜意识。
这里为了观察方便,将意识和潜意识与“我”分开了,但其实“我”本身就是意识与潜意识的融合体。通常而言的“我”只是被感知到的意识的那一面,而潜意识虽然通常不被观察到,但它实际上会对意识产生影响,进而最终影响了“我”。
值得庆幸的是,虽然潜意识会影响到意识,但是反过来说意识同样也能影响作用与潜意识,这也就给“我”提供影响自己被动被塑造的那一面。进而也就是可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我”。
当然,对潜意识的理解以及影响不单单只能让“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我”,它还能解决我们在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问题。但,只有一个人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他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另一方面,比其掌控生活更容易掌控的是自己的内心。